A+ A-
A+ A-

  感谢各位在收到邀请短信后赴约。
  今天下午D大举行了毕业典礼,班上其他同学都还没有全部离校,虽然我没有把他们都叫来,但还是希望你们几位把这当作是我们的散伙饭吧。自从“那件事”之后,学校已经禁止在校生以任何名义举行班级聚会了。是不是很可笑和多此一举呢?
  “那件事”是我一手策划的。
  我在邀请你们的短信里用到了这句话。邀请你们到这里来,也正是要告诉你们关于“那件事”的真相。
  “那件事”,我在短信当中只用了这三个字作为指代,各位会马上就知道指代的是什么。
  四个月前,我们班小聚了一次,作为毕业班我们还有近半年时间才会毕业离校,进行散伙饭为时过早。这次小聚完全是因为这是大学的最后半年,大家要么外出实习找工作,要么在图书馆备战考研,已经很少有机会见面了。所以那次的班级小聚可以说是饱含着浓浓的同窗情谊呢。
  可是偏偏在聚会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发生了“那件事”。
  借用当时媒体报道的标题,“同学聚会,醉酒后一言不合大打出手致重伤”。关系一直很好的两个人怎么会突然大打出手呢?所以这个标题的拟定还真是没有水平。
  虽然没有在场,但是我也知道情况并非是“醉酒后一言不合”,按照李牧的酒量,聚会才刚刚开始怎么会醉酒呢?也不是两个人“大打出手”,而是李牧重殴了周野,周野完全没有想到李牧会殴打他,所以根本就没有还手的准备。
  在座的各位都在场,也试图阻止暴力的进一步进行,但是你们马上发现者根本就不是一时冲动的打架——李牧先用还没有开启瓶盖的啤酒瓶猛砸了周野的脑袋,再用脱了底的破酒瓶发疯一样的狠刺周野的腹部。
  这简直就是谋杀!
  周野还能活着真是不容易呢,医生告诉我说他这辈子剩下的时间只能毫无知觉的躺在床上了。像这种案情简单明显的案子很快就会调查清楚,从立案到法院的审判用不了多久。李牧因为故意伤害罪被判入狱八年。
  作为校方,态度实在是差强人意啊。发生这种恶劣的事件,学校最希望也的确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尽量撇清与这件事的关系。D大从来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件,但所有与当事人相识的以及被采访的老师口径都默契的一致了。
  李牧经常旷课!
  李牧经常挂科!
  李牧轻视学业!
  李牧贪玩、没有责任心、无视学校的规定和秩序……
  学校的老师又找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表示他们曾经对李牧进行了劝说,但是李牧依然我行我素对他们的关心和教导完全不放在眼里。所以才会发生了“那件事”。
  听起来是不是非常可笑呢?
  D大的老师们竟然因为李牧曾经旷课和挂科就以此作为他重伤同学的必然因素,我实在看不出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这也让身为学生的我开始思索大学的责任,难道因为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便可以放松对他们的教导吗?学校既然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除了“教书”,“育人”也是责任之一吧。
  这又让我想起了关于“好人”与“坏人”的判断标准。当我们年幼的时候,总是会用“好人”与“坏人”判断一个人的性质,这似乎也是最基本的评价标准。从结果上来看,李牧重伤了周野,他应该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坏人吧。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呢?
  我曾经听说过很多这样的例子,某个成功者,创造了某项伟大的成就,他应该算得上是好人。但是这位成功者在学校期间不完成功课,上课时顶撞老师,与同学打架等等。他成功之后,人们往往不会因为他曾经做过种差劲的事情而责备他。相反,他会得到赞扬,说他在上学的时候就与众不同、特立独行。可是如果有着相同经历的李牧制造了伤人的案件呢?情况就会发生改变,同样的经历就会变成他成为“坏人”的必然因素。
  那么“好人”与“坏人”的判断标准又是什么呢?是结果决定了经历?还是曾经的经历影响了结果呢?
  好人?坏人?
  我说是我谋划了这一切,也就是我造就了“那件事”。从结果上看,我应该算是“坏人”吧,但是原因呢?会不会因为这个结果来决定我曾经做的事情也是错的、就是坏事呢?
  临近毕业却会想起上大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在座的各位呢?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认为上大学是人生所必定经历的道路呢?无论是什么理由,我想大多数人还是想为此而过上更好的生活吧。
  我吗?我上大学的目的很直接,为了毁掉李牧。
  说了这么多,我想你们最好奇的、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我到底为什么要毁掉李牧,我究竟做了什么而造成了“那件事”?既然是要毁掉李牧,必然有我要毁掉李牧的理由。
  “是因为李牧做了你无法原谅的事情?”
  可以这么说,不过我不会马上告诉在座的各位李牧做过什么让我无法原谅的事情,我想先把这四年发生的事情告诉各位,当然喽,最后我会告诉大家我要毁掉李牧的缘由。
  为什么不先告诉大家?
  就像我刚才说的,“好人”?“坏人”?既然我谋划了“那件事”,我到底算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我不把缘由直接告诉大家也正是出于同样的原因考虑,如果把毁掉李牧的缘由告诉大家,大家会不会先入为主而失去判断力呢?
  我是意义上的好人还是坏人很重要吗?不,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原因,我谋划了“那件事”,没有各位的帮助我是绝对做不到的。为什么要露出不相信的表情呢?我想你们也都认为自己不可能促成“那件事”的发生,这才是你们感兴趣的事情吧。
  我想应该从刚刚进入D大时谈起。我用了四年时间谋划了“那件事”,恐怕会说很长时间呢。在座的各位中如果没有兴趣听下去可以随时离开。
  既然要毁掉李牧,那么怎么才算是“毁掉”呢?失去金钱?名誉?还是健康?最在乎的东西?最在意的人?那么因为伤人被关进监狱,算不算毁掉呢?
  作为新生入学的时候,李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想各位也一定有很深刻的印象吧。李牧很受欢迎,他体格健壮,为人高调,身上也没有显得廉价的穿戴,长相虽然并不是十分英俊但也算很有男人气质吧。他的个性当中还参杂着一股叛逆的痞气,正是这股有些与众不同的气质再加上他平时走路的时候都会高抬着脑袋,摆动着壮实的身体,完全是一副看不起别人的模样,倒是对女生有一种特别的吸引。
  这种骄傲自大的男生虽然会吸引一些女生的注意却往往会遭到男同学的反感,但李牧刚上大学那会儿似乎非常善于交际,无论是高年级的学长学姐还是同年级同学,与他的关系都比较密切。
  我在刚入学的时候又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合身的衣服,一身合身的旧衣服而已。我并没有刻意的去装扮或者掩饰自己,我也并不热衷于与各类并不熟悉不了解的人交往。我只是想做一个低调的热心人罢了。尽管当时的我并不想引起太多人的tຊ关注,我的热心却也让一些学长学姐喜欢。仅此而已。
  我与李牧在D大的首次接触其实是在军训。两个班组成一个连队,我们K系2班与1班组成了一连。我先是悄悄的观察李牧,从他的处事风格上看,我相信李牧会主动靠近我的。如我所料,只要不是非常死闷的同学,他绝对会主动说上几句话。
  一开始我以为李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积累人脉,但随着我对他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他这样做只是为了满足内心需要!所谓内心需要也就是李牧的虚荣心,他想让别人赞扬他认识很多人,很会为人处世。他在意的是别人的赞扬,而非积累人脉的结果。
  军训之前的班级见面会上班里的同学已经互相认识过了,但是我与李牧的首次接触还是在军训的第一天。李牧与连队里跟他同来自于S市的同学关系火热,当然也包括周野在内。我只是在休息的时间与我同一个宿舍K系1班的林越闲谈几句。
  我们宿舍的四个人都不是同一个班的。除了K系1班的林越,2班的我,剩下的两个人萧胜和罗永策在3班和4班。林越和罗永策一直行事低调,在座的男生经常去我的宿舍,对他们俩的个性也很了解吧。
  作为女生,叶佩佩同学和李玟菁同学就算没有听过他们俩的名字但见了面也会觉得眼熟的。至于萧胜嘛,我想卫长青同学、吴永刚同学你们俩与他的关系可是非同寻常的,大学四年中你们三个之间那点小猫腻我可是一清二楚的。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