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安没有把故事说完。
但是作为生间的基础技能,便是懂得随时随地开启全局视野,凭借夜不收的情报渠道,了解全部的内容,在脑海里织成一张自己的信息网。
陈岁早已经搜集了解到了完整的图景。
蚀城,当年为何陷入那一场大灾。自己的全部家人,为何仅剩余她一个活了下来。
长河水沉静,温和,汩汩流动。
长河的上下游蕴育着大胤中原的大半生命。世世代代。
有一年的入梅时节,连续暴雨,长河洪水泛滥,水位猛涨。
中游最大的排山堤坝蓄水已经到了极限,在被水压冲垮的边缘,亟待开闸泄洪。
排山坝有两个泄洪的方向,分别是一东一西,向东开闸,洪流将淹向蚀城,向西开闸,洪流将淹向稻城。
没有太多可以判断的时间,再不进行选择,排山坝一倒塌,下游全部的城池都将遭殃。
蚀城有百姓三千余口,而稻城约有两万余。
蚀城的太守先开了口,向东开闸吧。
留给蚀城全城民众们收拾行李向外逃生的时间只有不到一个时辰。
没有太多木船小舟,许多没有来得及转移的人们,留在原地爬到高高的树上,或者靠在墙屋屋檐等较高的牢固物来支撑身体,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或者是在自然的面前,万物生灵总是能有新的对抗灾难的力量,这一次洪灾很快过去了,百姓们没有太大的人身损失。
不过为了吸取经验,长此以往,蚀城的百姓们发展出了许多方法来防洪,建造了更为牢固的高层的房屋,家家户户备起了一艘艘竹船,以及将粮食贮存区从地窖搬到了天台,同时配了方便下水的管道。
倒海庙是蚀城内的小庙,设立的年份据说可以追溯到三百年前,供奉着排山菩萨。民众们每到新年正月初一时,雷打不动前往倒海庙去拜祭,这是专门守护蚀城百姓们的菩萨。民众们上香时都带了美好的祝愿。
往后的每五年,长河水都会发生一起涝灾,排山坝的开闸放水沿循了第一次的选择,每次都向东泄洪。在这种惯性下,蚀城五年一次的被淹,逐渐成为了一个固定的传统,
仅极少量户人家搬迁离开了这里,大部分民众还是在涝灾后又回到这里继续生活。
这里出生的孩子们学的第一门技能,就是要会凫水。
倒海庙前香火旺盛,“妈妈,为什么我们不离开这里呢”,一个小女孩听完庙口老和尚讲的避洪故事后,小脸忧心忡忡,其母亲温柔地搂着她,“傻孩子,这里是我们的家乡啊。”
蚀城百姓们以为生活就能在这种努力下继续。
时光回到八年前。又一轮五年之汛将至。
大家按原计划提前组织妻儿老小先转移至西向的稻城暂住半个月。等洪水退去后再回到蚀城的家。
这一次的情况却有了变化。
人们回到原住处不久后,有十多户人家出现不明头晕的病症,皮肤上开始长水泡,频繁往医馆跑,郎中们都没找出有效的医治方子。
逐渐地,陷入这种怪病的人家越来越多,很快蔓延到了全城。蚀城最资深的医郎无奈地告诉大家,这是一种罕见的天花,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他说着撩开了自己的袖子,他的手臂上的皮肤同样也已经起满了水泡,溃烂不堪。
人们一个接一个地昏倒,长睡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