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A-

  虞美人声音不过刚刚落下,天幕画面就接着一转。
  繁华盛景如脆弱的冰面,转瞬破碎开来。
  只一瞬间,画面转到一个胡人胖子身上。
  只见那人调动军队,挥师长安。
  天幕上,唐王朝被烧杀声填满,一片乱世之象。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叛乱头领安禄山和史思明,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从此开启了8年乱世。]
  天宝元年。
  李隆基看着长安乱象,听着天幕解说的声音,只觉得目眦欲裂。
  怎会如此。
  未来的自己当真会如此没用。
  而且,区区一个胡人,他又是如何拥有那么多军队的。
  不久前,才任命安禄山为代理御史中丞、平卢节度使的李隆基只觉得头痛欲裂。
  急忙下令
  “去,抓安禄山,史思明。”
  贞观时期。
  李世民更是气得手抖。
  他的长安,他的大唐啊,一个内乱,居然要8年时间平息。
  不是说盛世吗。
  一个盛世,军队能废物成那样。
  [安禄山是胡人,史思明是突厥人,他们又是如何发动一个能让大唐由盛转衰的叛乱的,还长达八年之久。]
  虞美人这话,无疑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是啊,他们当然好奇。
  好奇那个时候的大唐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能变成那样的人间惨剧。
  [其实很简单,答案就在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唐玄宗李隆基身上。]
  虞美人无意把安史之乱讲的太深奥。
  把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就行。
  主要还是自己真没这个水平。
  [听到这个答案,相信大家并不会感觉到惊讶。
  因为历史上许多的例子已经告诉我们,很多王朝的衰亡,确实跟一个君王的昏聩有关。
  李隆基也不例外。
  亲手建立了一个盛世之后,李隆基怠惰了。
  想着,我都已经当了半辈子明君了。
  很厉害了,可以休息了。
  随着这样的想法愈演愈烈,李隆基再也没有往日的勤奋,开始躺平懒惰。
  能臣随着他的懈怠被排挤出朝堂,围绕在身边的,变成了各种溜须拍马的奸臣。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靠妹上位的杨国忠。
  跳胡璇舞有一手的安禄山。
  还有后期与安禄山合作的史思明。]
  开元时期。
  刚登基的李隆基此刻脸色阴沉如水。
  只觉得有种浓浓的割裂感。
  天幕说的真的是自己吗。
  在未来的某一天,年老的自己当真会昏聩至此。
  贞观年间。
  二凤已经被太医团团围住。
  虞美人抽空看着,十分确定,要是大唐有吸氧机的话,二凤陛下估计已经用上了。
  败家子什么,着实气人。
  ……
  [安禄山史思明自是不必多说,李林甫和杨国忠却是要说说的。
  李林甫,长平王李叔良曾孙,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
  开元二十三年以礼部尚书之职拜相。
  次年,又代张九龄为中书令(右相)。
  后封晋国公,兼尚书左仆射。
  他为相十九年,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
  后期更是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
  使朝纲紊乱,又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势力坐大。
  有人评价他为“口有蜜,腹有剑。”
  被评价为让大唐由盛转衰的重要人物之一。]
  天宝元年。
  李隆基听完,只觉得头疼,挥挥手,下令抓捕。
  对于李林甫做的一些事情,他能不知道吗。
  可他自信他能把握得住,无论李林甫,还是安禄山,都翻不出他的手掌心。
  可如今,天幕却告诉他,他自认为在他手掌心的这些人,未来竟然对他大唐造成这么大影响。
  李隆基揉着太阳穴。
  被酒色塞住的脑袋一时间竟也清醒了不少。
  [当然,这并不能够说明李林甫结局多好。
  也许对于他自己来说,是还不错,最后病逝。
  可他的家族,最终却在杨国忠的诬告下,削官改葬,抄没家产,子孙流放。]
  李林甫此刻正在家里仓惶,不知所措,闻言抬眼,几乎难以置信看着天幕。
  他听到了什么。
  他的子孙未来竟是这种结局。
  [这也算是恶人自有恶人磨了吧。
  曾经的李林甫,因妒贤嫉能,使主持的科举无一人及地,并借此向唐玄宗祝贺说,“芸芸考生中,一个都没考上,这其实是好事!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不正说明,人才都已经被朝廷搜罗殆尽,一个都没遗漏,才导致民间赴考的人都没考上吗?”
  真的,主播都要呵呵了。
  你李林甫可真是不要脸,这话都能说得出口。
  李隆基也是真的老糊涂了,这话都能信。
  还乐呵呵的。
  真的,李隆基,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虞美人只要一想到杜甫悲惨的一生,就气不顺了。
  那可是初始意气风发,能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
  最终却因为这次笑话一般的科举落榜。
  怎能不让人伤心呢。
  天宝元年。
  李隆基持续臭脸。
  安禄山当上节度使,李林甫当宰相这两件事都已经发生,他没办法反驳。
  可是科举这件事情,李隆基发誓,他是真的不知道。
  现在的他真啥也没做。
  虞美人要是能听见李隆基的心声,肯定会说,你当然不知道。
  毕竟科举这场闹剧,是天宝二年的事。
  天宝元年的你要是有这个记忆,那问题才大了。
  ……
  [正是因为这场科举闹剧,诗圣杜甫落榜。
  很多人会说,是苦难造就了杜甫,让他成为了诗圣。
  他应该感谢苦难,感谢李林甫。
  别搞笑了好嘛,李林甫也配。
  能写诗,会写诗,写好诗是杜甫自己的才华,跟他李林甫有半毛钱的关系。
  如果可以,问问杜甫,问问天下百姓,他们当真想要这场“升华”自己的苦难吗。
  而说一千道一万,我们又能因为一个“诗圣”,而挪去李林甫,李隆基“大唐罪人”的名声吗。
  不能吧。
  也别说什么,李林甫做的事都是他一个人的责任,跟李隆基没关系。
  这要不是李隆基重用放任,李隆基自视甚高,身为皇帝,任人唯亲。
  真以为自己是真龙降世,无人敢反,频频重用李林甫。
  李林甫是有能力靠自己当上宰相,还是有勇气敢在皇帝面前玩那些不入流的小把戏。]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