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A-

  换句话说,假如一名学生所在的初中学校升学率一般,但他或她成绩排名靠前,则有可能争取到指标生名额。尽管这名优生与最强初中同等名次的考生相比,成绩还有差距,但依然有很大希望可以考上重点高中。
  还有,指标生名额是定向的,就是说,如果某学生是A中指标生,那么他的15分降分录取资格只能用于报考A中。
  按照规定,初中学校不能公开披露中考成绩。但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对自己学校的情况都有谱。毕竟每届毕业多少人、多少人考上重点高中、多少人能上普高或中专中职,都是明摆着的。
  三中就是一家最最“普通”的学校。人们都说,学校好不好,第一看生源,第二才看师资。三中的师资本就一般,生源更“一般”,每个班里至少有三四成学生志不在学习。林嘉一之前跟李韩绮说,同学大部分都有手机,正是因为大部分家长都不管孩子。他们每天疲于奔命,没时间陪孩子,巴不得把子女交给短视频平台和手游。这个时候,手机就成了最廉价易得的“电子保姆”。
  林嘉一的手机是从爸爸那里“继承”来的。庄平海和刘致宇则都是三中少数没手机的学生。庄平海的爸爸曾是三中优秀英语教师,后来被聘请到一所私立初中,担任英语组组长。按常理,庄平海应该跟着父亲一起转到新学校才对,但他并没有。三中的老师们在背后八卦,说庄老师平时就很节俭,要是把儿子转去上私立,那笔不菲的学费他舍不得,就算他们学校教职工子女能打折也不行。
  在暑假辅导班,庄平海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学习,课间也忙着做题。刘致宇看见林嘉一,却是一脸好奇:“你还用得着上辅导班吗?”
  “当然。”林嘉一没多说,也没提自己即将转学的事。
  “下学期我可要超过你。”刘致宇说,“十中的指标生名额我拿定了。你呢,你想去哪儿?”
  三中毕业生数量并不多,相应的,指标生名额也比较少。在李韩绮那个年代,十中是全市高考升学率排二三名的学校,经过几代学子的努力,目前已经卷到头把交椅位置,升学名额也尤其抢手。
  林嘉一琢磨了一下。他不是故意卖关子,而是真的没想好。这时,老师走进教室,开始上课。刘致宇的问话被打断,不情愿地转回身,心想学霸心机可真深,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愿意回答!
  而直到开学后,庄平海和刘致宇才知道林嘉一转学了,去了街对面的英秀学校。
  此刻在任家菜店,林嘉一和庄平海再次相遇。
  “你好,又见面了。”林嘉一打招呼。
  “你好。”庄平海并不热情。然而林嘉一却莫名觉得,对方好像比以前热络了那么一丁点。要是在往常,他顶多回个“嗯”。
  任冰怡笑了:“你们俩以前熟吗?哦,我想起来了,你们当过同桌!”她拉着林嘉一走进菜店,叽叽喳喳地跟他介绍,说庄父和她爸是小学同学,说起来她跟庄平海是发小。
  “只不过我学习太差了,他懒得搭理我,我也懒得搭理他,在学校就跟不认识似的。”任冰怡咯咯直笑。
  “原来是这样!”林嘉一也忍俊不禁。李韩绮看在眼里,表情微妙。
  任妈仍然忙着帮客人称菜,插话对李韩绮两口子说:“俺对象学习不好,不像人家老庄,考上了师范学校,当了老师!学习不好就只能卖菜。”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